立春日原文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
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
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
诗词问答
问:立春日的作者是谁?答:王冕
问:立春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立春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冕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冕名句大全
王冕立春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六管
见“ 六筦 ”。
飞灰
(1).律管中飞动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测节气。 唐 阴行先 《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2).飞扬的灰烬。 明 刘基 《巫山高》诗:“猛风吹雨洗不尽,假手 秦 炬歊飞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火》:“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变成飞灰了。”
地底
(1).指大地的低凹处。 汉 扬雄 《甘泉赋》:“漂 龙渊 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郊 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 浦起龙 注:“ 邠州 在 凤翔 东北,入地底,正显四面之高。” 明 何大复 《画鱼》诗:“ 禹门 天池 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地面之下。 唐 李白 《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郭沫若 《炉中煤》诗:“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生意
(1) 商业经营;买卖或往来
成立了一个做建材生意的公司
(2) 指经商的店铺
好几个城市都有他们的生意
(3) 工作;活儿。也泛指职业
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红楼梦》
(4) 生机
春天的大地生意盎然
它只是毫无生意的,懒惰的,郁闷的躺着。——《猫》
关河
关塞;关防。泛指山河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 柳永《八声甘州》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冻云
严冬的阴云。 唐 方干 《冬日》诗:“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暉。” 宋 陆游 《好事近》词:“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陆嵩 《新年作》诗:“冻云欲扫未尽扫,红日待生犹未生。” 鲁迅 《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须生
戏曲脚色名。即老生。 李克非 《京华感旧录·马连良对“行头”的改革》:“京剧著名须生演员 马连良 不仅在表演、唱腔等方面有不少革新与创造,即使在‘行头’(戏曲服装)方面,也有许多改革。”参见“ 老生 ”。
纤手
指女子纤细而柔嫩的手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天南
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 周繇 《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宋 杨万里 《潮阳海岸望海》诗:“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音信
信息;书信;消息
他走后杳无音信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寒梅
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唐 张谓 《早梅》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明 何景明 《二月见梅》诗:“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寧与艷阳期!” 柯灵 《香雪梅·序一》:“初来时霜菊正丹,现在早开的寒梅已经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