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原文
枝上鸣蜩已变蝉,夕阳堤柳噪纤穿。
饶伊慢报秋来信,早悟威音那畔禅。
诗词问答
问:即景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即景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即景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六
参考注释
鸣蜩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 * ,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诗·豳风·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鸣蜩。” 毛 传:“蜩,螗也。” 孔颖达 疏:“《方言》曰: 楚 谓蝉为蜩, 宋 衞 谓之螗, 陈 郑 谓之蜋蜩, 秦 晋 谓之蝉。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续范亭 《偕友游石屋烟霞并赏满觉垄初桂》诗:“湖平舞白鷺,树静隐鸣蜩。”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纤穿
微小的洞罅。 唐 韩愈 《庭楸》诗:“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
来信
(1) 从…来的信
读者来信
人民来信
(2) 寄来或送来的信
来信收到
威音
见“ 威音王佛 ”。
那畔
那边。
出处:唐 裴諴 《新添声杨柳枝词》:“思量大是恶因缘,只得相看不得怜。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长抱在胸前。”
五代 齐己 《道林寓居》诗:“秋泉一片树千株,暮汲寒烧外有馀。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宋 辛弃疾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