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岱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少岱原文

晓起望岱宗,尚远数百里。

平郊午跸停,少岱在尺咫。

已据拔地势,特因近岳尔。

广陆半月行,见山心早喜。

斧斤岂能禁,山木忆尝美。

峭壁馀孤松,𡍪㙷孙枝起。

樵苏所不到,于险得安只。

诗词问答

问:少岱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少岱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

参考注释

岱宗

(1).即 泰山 。 泰山 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 孔 传:“ 岱宗 , 泰山 ,为四岳所宗。” 唐  杜甫 《望岳》诗:“ 岱宗 夫如何? 齐  鲁 青未了。” 清  唐孙华 《东岳宙》诗:“ 岱宗 首羣岳,巖巖镇 鲁 疆。”

(2).古代谓人死后灵魂归 泰山 。故以 岱宗 指死亡。《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常恐游 岱宗 ,不復见故人。” 李善 注引《援神契》:“ 太山 ,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龟龄安可获, 岱宗 限已迫。”

远数

犹远图。 汉  徐干 《中论·务本》:“夫小事者,味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验。而远数者,难效。”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尺咫

咫尺。喻极近的距离。 南朝  宋  鲍照 《春羁》诗:“佳期每无从, 淮  阳 非尺咫。” 明  何宇度 《益部谈资》卷下:“郡斋望隔江羣山,尺咫七峯,分列若屏。” 清  赵翼 《扈从木兰》诗:“堪笑择地者,尽力争尺咫。”

地势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

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半月

(1) 一月之半

(2) 当月球半个圆面被照亮时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或下弦时看到的月球

山心

(1).隐居山中的心情。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野情风月旷,山心人事疏。” 清  厉鹗 《八月八日同丁敬身游龙华寺》诗:“山心本清虚,诗骨不柔脆。”

(2).山中。 元  袁桷  袁裒 《东湖联句》:“海眼藏龙窟,山心射鹿田。” 明  袁宗道 《保安驿道中》诗:“暝烟连雨脚,云气起山心。” 清  朱彝尊 《入上方山》诗:“山心夜不寐,冻雀喧前牕。”

斧斤

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 苏轼《石钟山记》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山木

(1).山中的树木。《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僧》诗:“钻燧断山木,掩岸墐万户。” 唐  白居易 《自题小草亭》诗:“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

(2).古歌名。《文选·江淹<恨赋>》:“若乃 赵王 既虏,迁於房陵。” 李善 注引《淮南子》:“ 赵王 迁流 房陵 ,思故乡,作《山木》之呕,闻者莫不陨涕。” 清  钱谦益 《<梅村先生诗集>序》:“夫所谓不学而能者,《三侯》、《垓下》、《沧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称心而衝口者是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十》。

峭壁

陡峭的山崖

孤松

单独生长的松树。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唐  张说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