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原文
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声。夜半吹灯方就枕,忽然这里已天明。
诗词问答
问:偈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止
问: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止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止名句大全
释德止偈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言句
(1).言语。《古尊宿语录·临济禅师语录之馀》:“ 峯 云:‘ 黄檗 有何言句指示於人?’师云:‘ 黄檗 无言句。’”
(2).字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尝见其古诗数首,大率似 阮嗣宗 《咏怀》,其趣溢出於言句之外。”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因声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吹灯
(1) 把灯火吹灭
(2) 〈方〉∶指人死
去年一场病,差点儿吹灯
(3) 〈方〉∶事情失败(含戏谑意)
就枕
靠近而卧;睡觉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这里
这个地方
我们从这里往哪儿
天明
天亮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