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

康熙字典【戌集中】【阜字部】陉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𠀤音形。
【說文】山絕坎也。
【玉篇】限也。
【爾雅·釋山】山絕陘。
【疏】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又【廣韻】陘,阪也。又地名。
【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于陘。
【註】楚地名,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又【左傳·隱十一年】與鄭人陘。又【春秋·僖二十二年】及邾人戰于升陘。
【註】魯地。又【左傳·成二年】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
【註】齊邑。
【戰國策】秦攻韓,圍陘。
【註】在絳州曲沃縣西北,汾水之旁。又山名。
【戰國策】楚魏戰於陘山。
【註】括地志,在鄭州縣西南。
【史記·秦始皇紀】王翦將上地下井陘。
【註】山名,在常山,今爲縣。
【前漢·地理志】常山郡井陘。
【註】井陘山在南。又【禮·月令·其祀竈註】東面設主於竈陘。
【疏】竈陘,謂竈邊承器之物,以土爲之。又姓。
【字彙】晉大夫,以邑爲氏。又【集韻】吉定切,音徑。
【左傳·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陘而還。
【註】海陘,魯隘道也。
【釋文】陘,音𠛬。徐音古定反。
【篇海】同𨹢𨺄𨺾。
【說文】山絕坎也。
【玉篇】限也。
【爾雅·釋山】山絕陘。
【疏】謂山形連延中忽斷絕者,名陘。又【廣韻】陘,阪也。又地名。
【春秋·僖四年】遂伐楚,次于陘。
【註】楚地名,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又【左傳·隱十一年】與鄭人陘。又【春秋·僖二十二年】及邾人戰于升陘。
【註】魯地。又【左傳·成二年】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
【註】齊邑。
【戰國策】秦攻韓,圍陘。
【註】在絳州曲沃縣西北,汾水之旁。又山名。
【戰國策】楚魏戰於陘山。
【註】括地志,在鄭州縣西南。
【史記·秦始皇紀】王翦將上地下井陘。
【註】山名,在常山,今爲縣。
【前漢·地理志】常山郡井陘。
【註】井陘山在南。又【禮·月令·其祀竈註】東面設主於竈陘。
【疏】竈陘,謂竈邊承器之物,以土爲之。又姓。
【字彙】晉大夫,以邑爲氏。又【集韻】吉定切,音徑。
【左傳·襄十六年】孟孺子速遂塞海陘而還。
【註】海陘,魯隘道也。
【釋文】陘,音𠛬。徐音古定反。
【篇海】同𨹢𨺄𨺾。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陉在《康熙字典》第1351页 第006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陉康熙字典



猜你喜欢
淯康熙字典解释
余六切,音育。水名。

饁康熙字典解释
筠輒切域輒切弋涉切,

恶康熙字典解释
亞烏各切遏鄂切遏各切

灣康熙字典解释
烏關切烏還切,音彎。

㝦康熙字典解释
與寯同。
靟康熙字典解释
匪微切,音非。細毛爲

文康熙字典解释
無分切,音紋。錯畫也

邶康熙字典解释
蒲昧切步昧切,音佩。

丸康熙字典解释
俗𠁽字。

璅康熙字典解释
子晧切,音早。石之似

亡康熙字典解释
武方切,音忘。失也。

柝康熙字典解释
他各切闥各切,音託。

䤋康熙字典解释
乙六切,音彧。面黃色
箖康熙字典解释
力尋切犁鍼切,音林。

擘康熙字典解释
博厄切,音蘗。撝也。

愧康熙字典解释
俱位切基位切,音騩。

襍康熙字典解释
同雜。五彩相合也。又

棕康熙字典解释
同椶。

䇯康熙字典解释
而容切如容切,音茸。
𣎴康熙字典解释
五葛切牙葛切,岸入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