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尹耕云的《登山至大悲寺舍骑步行达龙王堂》
全文:
骏足有穷处,芒鞋凌丹梯。
不知所历高,但觉天容低。
只身入无境,回首迷故蹊。
溯涧蔽圆景,攀岩窥阳曦。
相违咫尺间,明晦殊参差。
落叶纷四山,樵苏供群黎。
奈何山中僧,启阖颇有时。
牧儿藉草坐,牛羊满山陂。
何当息尘贺,从汝相遨嬉。
参考注释
相违
(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明晦
(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尹耕云名句,登山至大悲寺舍骑步行达龙王堂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