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喜晴(九月十一日)》
全文:
月之七昼九之夜,均有细雨浽㵟洒。
季秋如是逢连阴,岂恒有也心为骇。
幸而弗致霶霈霪,祗沾一寸作泥乃。
斯盖夏秋霖过多,土泽犹溽迟乾在。
薄收已罢冬麦滋,不无少益忧仍每。
问忧因何忧畿南,潦冀全消涸亟待。
雄风半夜晓快晴,始得诗成愁略解。
参考注释
幸而
幸好、幸亏
幸而有他引路,我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幸而杀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汝幸偶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吾幸得汝。
霶霈
(1).大雨。 汉 焦赣 《易林·巽之离》:“隐隐大雷,霶霈为雨。”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启》:“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 清 曹寅 《望雨谣》:“幽天赫赫势霶霈,雷公振鐸驱山碎。”
(2).比喻盛大;盛多。 唐 独孤及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天旋物顺动,德布泽霶霈。”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坐未久,书生杀驴拔蒜备饌,酒肉霶霈,上顾而奇之。”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有时肆颠狂,醉墨洒霶霈。”
一寸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乾隆名句,喜晴(九月十一日)名句


